遠程教育中基于翻譯能力的培養
?
翻譯教育的中心任務是培育學生的翻譯能力。傳統筆譯的教育方法并不能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所以在解析
翻譯能力成分構成的基礎上,研究了在遠程敞開式教育的翻譯教育中偏重培育學生翻譯能力的互動式筆譯教育方法。該方法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渠道,以現代教育為理念,注重“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讓“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貫穿于整個翻譯教育過程中,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翻譯的內部動機,讓學生變成真實意義上的譯員。
翻譯課是遠程敞開式教育,英語專業高年級期間的專業技術課,是培育學生歸納言語綜合能力,提高歸納本質和技術的首要專業根底課程。由于傳統筆譯教育通常采納“一對多”的形式,即老師布置任務,學生獨立完結,提交作業,老師依照必定規范進行修改。事實證明,這種封閉性的、以老師為中心的筆譯教育方法會致使老師將要點放在解說語言上,無法“將翻譯活動提升到跨文化交流以及翻譯理論與實習相結合的高度,不免有“一葉障目”之感,疏忽了翻譯的精華”。同時學生與外部國際之間、學生之間缺少有用交流,互動水平與質量相對比較低。有專家指出:“當前高等院校的翻譯教育和口筆譯翻譯人才的培育,都是跟不上我國社會和開展需求的。”
鑒于這種情況,遠程開放教育的翻譯教學必須盡快從傳統模式中走出來,積極探討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逐步走上正確的翻譯之道。然而,任何教學方式的構建都是以確定教學任務和目標為前提,穆雷認為,翻譯教學的核心任務和目標是培養學習者的翻譯能力。翻譯能力的培訓過程,就是強化受訓者的認知過程,使其從對翻譯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最后達到知之甚多的過程。因此,本文將在分析翻譯能力成分構成的基礎上,探討遠程開放教育的翻譯教學中側重培養學生翻譯能力的互動式筆譯教學方式的實施方法和途徑。
關于翻譯能力,國內外學者尚未達成一致意見。貝爾(Roger Bell)認為,翻譯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總和,即包括目標語知識、文本類型知識、源語知識、客觀世界知識、對比知識以及解碼和編碼技能的一種交際能力。沙夫納(ChristinaSchaffner)認為,翻譯能力包括語言能力、文化能力、文本能力、語域能力、研究能力和轉換能力。紐伯特(AlbrechtNeubert)則認為翻譯能力應該包括語言能力、文本能力、學科能力、文化能力和轉換能力等五個要素。PACTE(Process of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Evaluation)將翻譯能力分解雙語能力、語言外能力、翻譯專業知識、策略能力、專業操作能力以及心理生理要素。劉宓慶將翻譯能力分為以下五個方面:語言分析和語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現能力、審美判斷和表現能力、雙向轉換和表達能力、邏輯分析和校正能力。翻譯公司認為翻譯能力分為:語言/文本IT語用能力、
翻譯策略/技巧能力、自我評估能力以及理論研究能力。
遠程教育中基于翻譯能力的培養主要是想通過遠程教育來改變老師“一對多”的形式。
上一篇:跨文化交際意識在語言中的運用
下一篇:公示語漢英翻譯勘誤是英語筆譯實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