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肴名稱首先表現為信息功能,這是傳遞原料、配料、烹調方法等信息的過程。菜單作 為餐廳商品廣告之一,具有吸引顧客、推銷產品的目的。中國菜肴的命名多富于藝術性,為了提升菜肴的品位和檔次,許多菜名文化蘊含豐富,牽涉到人名、地名、動物名稱以及自然景色等。基于此,菜名翻譯要跨越中西方語言和文化上的雙重障礙。想要讓西方人理解并接受中國菜名,翻譯時必須遵循一些相關的原則。
1、避免文化沖突
中餐菜名為了吉祥,借用了一些不能食用的物品或西方人忌諱食用的動物名,翻譯是應 按原料名直譯,如果原料本身是西方人忌諱的,則可省略不譯。如“翡翠魚翅”中的翡翠不過是起裝飾作用的新鮮蔬菜而已。再如“紅燒獅子頭”,是由肉丸滾上糯米而成,因為像毛發豎立的獅子頭而得名。又如“脆皮乳鴿”,將象征著和平的鴿子烹而食之,也是西方人不能接受的,所以最好將其略過。
2、避虛就實原則
中華菜名除了其直接的所指意義外,還有的包括著豐富的聯想意義,形成了菜名的又一 特色。中華菜名講究美的傳遞,但是鑒于中西方各自的文化背景所產生的不同的聯想效果, 翻譯中可避虛求實,采用轉譯或者意譯。例如,百鳥歸巢這道菜,實際上是雞腿、豬肉、鵪鶉蛋加上竹筍絲的組合,雞腿、豬肉、鵪鶉蛋象征“百鳥”,竹筍絲象征“巢”。若要對等 翻譯,解釋上要下一定的工夫,且不符合譯名的規范。因此最好根據菜名組合譯為chicken and pork with egg and bamboo shoot。一些“文化菜名”寓意深遠,相當部分是不可譯的 ,所以通常只譯實名。此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些賦予深刻象征意義的高貴植物和晶瑩透亮的玉石被用來為一些色澤鮮艷、賞心悅目的菜肴冠名。人們常用“芙蓉”代表蛋清,把 豆腐比作白玉,青豆比作翡翠,但是這種高雅的聯想與另一種語言文化是無法相融的,英譯 的原則只有實譯。
總之,中餐菜名的英譯應該借鑒中菜命名的藝術手法,盡量反映中餐烹飪特色,對一些 歷史悠久、流傳廣泛的菜肴在翻譯后還可以附加說明,這樣既保留了菜名信息,又有助于引起食欲。
【溫馨提示】如您遇到翻譯難題或者有翻譯需求,可立即撥打全國免長途費咨詢熱線:400-8808-295 我們為您提供解決方案。
相關推薦:上一篇:比較翻譯法的定義及其特征
下一篇:新形勢下科技翻譯機構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