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翻譯界,特別是文學翻譯界,長期以來一直流行著一種觀點,那就是“翻譯無理論”。不少人認為,文學翻譯作為一門藝術,全憑個人的修養、領悟和表現力,沒有理論可言。高校中相當一部分外語教師也對翻譯理論的價值抱有不同程度的懷疑態度。
南京大學許鈞教授在與多名翻譯家的交談中,發現“在他們長期的文學翻譯實踐中,翻譯家們對如何翻譯,如何更好地傳達原著精神,再現原著風貌,實際上都有著自己的主張或追求。他們都認為,通過翻譯,他們在實踐中漸漸積累了經驗,從中領悟到了一些有規律的東西”。郭建中教授在這方面也有一番極中肯的評論,他說:盡管他們(翻譯家)不承認自己有翻譯觀或翻譯立場,但是從他們的翻譯實踐的方式和質量可以看到,翻譯觀是一種客觀存在。否認翻譯理論和否認翻譯理論有用,這本身就是一種翻譯觀——盲目實踐的翻譯觀。至于理論與技巧的關系,技巧可以上升為理論,新的理論也可以產生新的技巧。
余光中先生也談到:“一個人的翻譯,其實就是他自己翻譯理念不落言詮的實踐,正如一個人的創作里其實隱藏了自己的文學觀。有些人認為凡是理論,就應該對實踐有指導作用,所謂“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實際上,翻譯理論并不只是探討“怎么譯”的問題。理論,包括翻譯理論,除了有指導實踐的功能以外,還有幫助我們認識實踐的功能。以語言學理論為例,它的研究雖不能直接提高人們的說話水平,但卻能深化人們對語言的認識。
翻譯理論同其他學科的理論一樣,可分為基礎理論和應用性理論兩大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各自都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沒有基礎理論的指導,應用研究只能停留在就事論事和經驗之談的表面或微觀研究的層次上。翻譯理論歸根到底是譯者的翻譯觀問題,即對翻譯性質和規律的認識問題。翻譯理論體系具備從意識培養到行為實施的全程功能。因此,通過翻譯理論學習可以使學生建立翻譯技能意識,樹立正確的翻譯理念,逐漸從盲目的實踐中走出來。
【溫馨提示】如您遇到翻譯難題或者有翻譯需求,可立即撥打全國免長途費咨詢熱線:400-8808-295 我們為您提供解決方案。
相關推薦:上一篇:翻譯一個英語句子的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