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翻譯介紹及大片翻譯問題
?
本地化是指將產品按特定國家/地區或語言市場的需要進行加工,使之符合特定區域市場的過程。目前本地化行業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軟件本地化、網站本地化、媒體文檔本地化。無論是哪一類型的本地化,最終的目的都是想要占領當地的市場,使自己的企業能夠和當地的企業相抗衡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而真正的本地化要不僅要考慮目標區域市場的潛在實力還要考慮到目標市場的語言習慣、文化背景、民族特色等等。
這是需要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才能將所需要的東西一一準備充足,進而才能進軍目標市場。而在這一系列的準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就是語言,只有懂得了目標市場的語言才能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征等組要準備的東西。要想讓這些準備工作做得充足而又有效率就不得不需要一種媒介——
本地化翻譯。
在本地化發展的同時帶動了
翻譯行業的發展。可以說翻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本地化的發展,所以本地化的關鍵就在于翻譯。而一般的翻譯還不足以勝任本地化翻譯的任務,因為本地化翻譯要求翻譯人員對目標市場的語言習慣、文化背景和民族特征等都要了如指掌。在本地化的過程中只有符合當地人們的說話方式,語言習慣,才會被當地人所接受,只有得到當地消費者的認可才能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從而贏得市場,占領市場,從市場中獲得利潤。當然只有對目標市場足夠了解才能將語言翻譯的沒有瑕疵,才能將本地化順利完成。
在軟件本地化方面,翻譯所體現出來的重要性是極其明顯的。隨著網絡的發展,科技的進步,軟件的設計開發也越來越迅速,軟件的更新換代速度較快,各種領域對軟件的需求也不斷加大,在這種背景下軟件本地化的市場要求增大,進而增加了對翻譯的需求量。一般說來,翻譯軟件要比翻譯普通文章困難得多。
首先,軟件本地化翻譯需要大量精準的專業詞匯,其次,還要將軟件的語言翻譯的較為通俗易懂但又不失科學性、專業性。關鍵是要將
語言翻譯的目標市場的語言習慣相一致,軟件本事就是一種那個很難理解的東西,非專業人士很難理解隱藏在其中的語言。如果翻譯出來的軟件還保留原有語言的語言習慣,不僅消費者很難理解,就算是專業人士恐怕也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吧。所以說在軟件本地化的過程中,翻譯是需要理解當地語言冰凍的轉化的。同時,在翻譯過程中絕對不能出現任何差錯,軟件是高科技的產物,是不允許出現任何錯誤的,這就體現了翻譯在軟件本地化中的關鍵作用。
而在網站本地化方面,大型的網站幾乎每天都有變化,比如新的產品的發布、新的市場活動、新聞等等。如果互聯網想要吸引更多的用戶,網站本地化就是必不可少的了。而這時候翻譯的功能便顯得越發重要。網站本地化翻譯便是將網站的內容按照需要翻譯出來,并轉化為當地的語言習慣,盡量符合當地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但是,網站本地化也有他較為復雜的一面。例如持續的內容管理,網站本地化需要強大的 Web 內容管理來識別、更新及重復使用多種源語言、目標語言內容。
大片屢陷翻譯門,進口大片為何屢陷“翻譯門”每次好萊塢大片上映,總有人熱衷于給中文字幕“找茬”,并調侃為“神翻譯”。而譯制機構也有自己的理由:時間緊、任務重、收入低,加之需要保密,人員招募嚴格受限。有人認為,時代在進步,觀眾眼光變得更加挑剔,而固有的譯制模式難以滿足需求,二者的失衡導致爭議頻發。翻譯問題引發的討論已經不是第一次,這其中,既包括翻譯是否與原片相符的問題,也包括是否該用“國產潮語”的問題;既包括究竟是誰在翻譯的問題,也包括“網上高手都去哪兒了”的問題……隨著電影產業和市場的發展,顯然,譯制環節也正在經歷一次蛻變。
硬傷頻現、偏離原意、加塞熱詞--字幕翻譯問題不少;在關于《復聯2》字幕翻譯的“聲討”中,有網友認為,片中的經典臺詞“even if you get killed,just walk it of!”原意是“即使你快死了,也必須咬緊牙關撐下去”,結果卻被翻譯成“有人要殺你,趕緊跑!”而雷神的一句“I am ordin's son”,意為“我是奧丁的兒子”,被翻譯成“我是奧丁森”,則成了最明顯的錯誤。事實上,《復聯2》遭遇的“翻譯門”已經不是進口片在國內的頭一遭。2014年上映的《銀河護衛隊》,就被網友總結全片翻譯錯誤不少于40處。除了硬傷,翻譯的風格也曾引起了不小的爭論。2012年上映的《黑衣人3》,字幕中加入了“地溝油”“坑爹”“穿越劇”等當年國內流行語,被指“往老外嘴里硬塞國產熱詞、潮語”。
嚴防泄密,譯制費用低,一部僅約5萬元--翻譯招募受限很多。“翻譯門”一再出現,不少觀眾質疑,究竟是誰在負責進口片字幕的翻譯?那些網絡上的民間翻譯高手為什么不能參與其中?據了解,目前中國市場負責進口片電影翻譯的主要是中影集團譯制中心、八一電影制片廠、上海電影集團譯制片廠和長春電影集團譯制片廠4家。但外語好不等于就可以進入進口片譯制的項目組。“最大的問題是保密。”王進喜說。如何確保進口片在翻譯過程中不會泄密,人員的可靠性就成了首要問題。
文化差異、時間有限、兼顧配音--準確優雅并不容易,進口片在翻譯中出現問題并非中國獨有的現象。不同國家文化背景和社會現實的不同,會直接反映在電影臺詞上,也容易造成翻譯上的“誤會”。此外,對于進口片翻譯中引進“國產潮語”的現象,業內人士則表示,這雖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但為了保留影片的原意和觀眾觀影的代入感,流行語的使用還是應當更謹慎。
上一篇:翻譯的標準有哪些,什么樣的翻譯公司值得信賴?
下一篇:智能翻譯能完全取代人工翻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