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國經濟、文化、外交等領域的發展,在中國舉辦的國際交流活動與日俱增,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因此對翻譯,尤其是口譯的需要也越來越大。由此可見口譯活動在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橋梁作用。因此對口譯的研究也顯得非常必要。口譯的形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一般人都以為交傳是同傳的入門課程。因此要低同傳一等。殊不知交傳也可以達到很高的境界。技巧與經驗的結合。其智性之美絲毫不輸給同傳。那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到底有什么卻別呢?北京翻譯公司就帶你來了解一下這兩者直接的區別:
1. 交傳在聽力上難于同傳。理解是翻譯的前提。也是翻譯的關鍵。交替傳譯由于自身的特點。譯員必須在演講者講話持續一段時間后才能進行譯語表述。因此對譯員的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某些演講者由于情緒激動。講話持續很長時間。這就需要交傳譯員承擔較大的聽力負荷。充分理解和貫通密集的信息內容。如果譯員的聽力較弱。不能透徹理解過多的原語信息。就會導致質量低劣的口譯產品。
2. 交傳在語言質量的要求高于同傳。交傳試圖達到"信、達、雅"兼而有之。要求語言在忠實于原語信息的同時試圖達到"雅"。從而帶來優美的譯語和較好的聽覺沖擊。
3. 交傳對譯員記憶力的要求高于同傳。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都需要譯員有超乎尋常的記憶力。但二者在記憶方式上有很大的差異。交傳由于自身特點。要求譯員有更強的更為過硬的短期記憶力。要求其在短期內能將所攝入的信息存儲在記憶中。一直保留到譯語結束為止。因此譯員要有如"照相機"的記憶力。這是交傳譯員所必須具備的關鍵素質。
4. 交傳對譯員筆記技藝的要求高于同傳。在交傳當中。譯員必須具備扎實過硬的筆記技巧。一次成功的交傳離不開譯員嫻熟的筆記技巧。多交傳時譯員多了讀筆記的任務。譯員的腦力負荷自然家中。因而必須借助筆記的輔助來減輕記憶壓力。而筆記能力的習得又"無章可循"。在懂得基本知識的前提下。譯員必須經過大量的練習和實踐才能不斷完善筆記技巧。而且。譯員容易在筆記和理解消化原語并信息的精力分配上失衡。很容易顧此失彼。
5. 交傳對譯員公眾演講能力的要求更高于同傳。交傳譯員需要能夠勝任各種場合。做到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能夠有效的和聽眾溝通。并運用必要的肢體語言和眼神極交流駕馭整個交流的場面。從而使會議正常進行。產生質量較高的口譯。
無論交替傳譯還是同聲傳譯。其目的均在于讓使用不同語言的人能夠實現清晰、無障礙的即時溝通。會議口譯層次上的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并沒有高低難易之分。兩種口譯模式相輔相成。且其功能以及對質量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稱職的會議口譯員應當掌握兩種模式的口譯技能。